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 内容页

专访《长安三万里》导演谢君伟、邹靖:理想不灭 浪漫不止

发布时间:2023-07-10 09:49:38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专访《长安三万里》导演谢君伟、邹靖:理想不灭 浪漫不止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苏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将进酒》的吟诵中,李白、高适、杜甫、岑夫子、丹丘生等人与鲲鹏为伴直飞九天,从黄河到银河,与仙人举杯共饮……


(资料图片)

这是国产动画《长安三万里》中最具华彩的篇章,极致的中式浪漫,让人震撼。大唐诗人的璀璨闪耀与风骨傲然跃屏而出、扑面而来。

“我们一开始就将《将进酒》作为整片的高潮。《将进酒》段落的制作横跨各个部门,耗时接近两年。我们把所有的情绪、设计都在这个段落爆发出来。”在接受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专访时,《长安三万里》导演谢君伟说。

上映首日,影片《长安三万里》累计票房突破1亿元。最能引起观众们共鸣的是,这部动画电影用中国式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友情、理想、人生际遇的浪漫故事。“不管是什么时候,有理想并为之执着一生,都是让人羡慕,让人向往的。”网友晨晨说,她没想到,8岁的女儿,竟然也和她一样,被影片中诗人们理想不灭、浪漫不止的精神特质打动。

“梦到长安三万里,海风吹断碛西头”,《长安三万里》的片名来自明代陈子龙《从军行》。“长安”代表李白、高适等人心中的“理想之地”,而“三万里”是他们与理想之间的距离。

影片中,无论是诗仙李白,还是“达者”高适,人生都不顺遂,不得志是他们大半生的标签。李白一生都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挣扎,高适到了人生下半场才从七品官平步青云,王维、杜甫、哥舒翰、郭子仪……都经历过各种苦痛。但他们却永远走在逐梦的“三万里”路上,留下伟大的诗篇,也留下不朽的人格魅力。

《长安三万里》真正的主角是李白,但电影却从另一位诗人高适的视角出发,回顾他与李白的一生往事。

“提到大唐诗人和诗词,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李白。从客观视角去观察他,是因为李白很天才,是谪仙人,我们希望观众可以更好地进入这个故事。”导演邹靖说,他们研究历史,发现高适非常有代表性。其一是历史记载他跟李白的关系非常好。第二是这个人物也是很有名的诗人,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很高,《旧唐书》对他的评价是“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就是说在唐朝诗人当中,他在事业上的成就是最高的。第三是这个人的人生经历,他很坚毅,面对困难很坚持,面对挑战也不屈不挠,非常符合普通人的状态,“我们认为这个人可以贴近观众的视角更容易产生共情,所以说最终的选择是以这个人的视角跟李白产生交织,他们的情感一直往下发展,整个时代发生变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李白与高适的三场相扑。”从他们年轻时候在芦苇荡相遇,两个人交换技艺,不打不相识,他们中年可能各有志向,各自去寻求自己的理想,到了老年两个人在人生际遇当中是如何相处和面对的。我们用相扑的细节贯穿了李白和高适的一生。他们在青年相遇时候的那种年轻活力的相扑,到了中年两个人虽然身体衰败了,但追求理想的精神并没有衰落,这段戏中年和青年相扑相互交叉去串联起来,到了影片最后的结尾,老年高适回忆了相扑的场景,其实是李白的思维影响了高适,高适才用一个大的反转计谋。我们通过两人不同年龄的相扑去串联他们的一生,展现他们人生中不同的境遇。”谢君伟说。年轻时的身强体健与中年的衰老臃肿,虽然身体的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们身上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精神却是从未衰减半分。

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李白,李白到底什么样?相信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们在设计李白的点上纠结了好久,我们最快确定的是中年李白的形象,因为我们课本当中,大家有一个固有印象,中年李白就是那个李白,但是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来回推翻了很多版,但我们最终定了一个原则——以故事进展为原点。我们想阐述青年时期李白的潇洒、肆意、自由、浪漫,所以在青年的时候设计的是披发状态,在芦苇荡能够展现他的肆意潇洒。老年我们想体现李白到了老年心中未变,还是少年的状态,所以老年的状态,做了一些处理,让他还是回归大众熟知了解的诗仙李白。当然对于观众来说,除了中年李白,任何形象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我们也希望更立体的展现李白的不同状态和境遇,大家熟知的李白是才华四溢的,但他一生经历了很多苦难,他也在去追求他自己的出世和入世的印象。”谢君伟告诉记者。

在邹靖看来,电影中李白一直很理想化,但实际上,高适的行为也很理想化。他追求的东西是他看不到的,是他心里的向往和希望。“中国人的这份东西是很让人感动的,因为你一生当中在往你想去的地方走,但是你能不能到达、能不能达到那样的状态,你是不知道的,但是我相信、我坚持,即使我坚持的东西是我看不到的,这种感性且浪漫的东西跨越了时间和历史,对当下也非常有意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