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 内容页

落实“四敢”要求 打赢“发展六仗” 丨湘潭创新推行这一工作法 让农民工不因欠薪而烦心

发布时间:2023-05-17 05:45:02 来源:湘潭在线

我市创新推行“四变四为”工作法——

让农民工不因欠薪而烦心


(资料图)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郑镱慧子 通讯员 范立明

5月10日,听儿子讲完在城里买房的打算后,周国昆二话不说掏出一张银行卡,“这是我的工资卡,里面有10万元,你先拿去用。”

家住雨湖区长城乡和平村的周国昆,大半辈子在工地务工,身材魁梧、皮肤黝黑,“不怕吃苦受累,就怕活干完不给钱,以前没少吃亏。”周国昆说。过去,一到年底,他便四处奔波,不是办年货,而是讨薪水,有时甚至住在项目方的办公室,“就是等,也要把钱等到手。”

凭借过硬的技术,现在他的月工资涨到了8000多元,却再也不烦“薪”忧“酬”,每年还能存下五六万元。老周的底气从何而来?近年来,我市转变治理思路,创新推行“四变四为”工作法,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变私事为公事、变讨薪为拿薪、变整治为根治、变揪心为舒心,让老周这样的农民工不再为欠薪而烦恼。

“湘潭历来高度重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连续多年将根治欠薪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把农民工工资发放的‘私事’变成政府部门的‘公事’来办。”市劳动监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根治欠薪工作实行“四个纳入”,即纳入各县(市)区、园区、市直成员单位、市属国有企业绩效考核;纳入党政领导班子考核;纳入对政府投资项目、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审计重点内容;纳入平安湘潭建设考核范围。近3年来,共有7家单位因工作开展不力,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绩效考核和平安湘潭建设考核中被扣分。通过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严肃追责问责,全市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同时,我市不断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源头治理体系,落实各项源头治理制度内容,推动全市所有工程项目实现开工即落实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立以实名制管理为基础、银行代发工资为保证、多功能预警管理为支撑的长效监管机制,农民工工资由施工总包单位委托银行按月直接发放至工资卡。一旦出现人工费拨付不及时或工资迟发、少发等异常情况,监控平台发出预警,属地人社、住建等部门及时跟进处置。近3年来,我市累计将940个工程建设项目纳入预警平台实施监管,实名录入22.98万名农民工信息,监督发放农民工工资42.5亿元;累计处置各类欠薪预警信息1896条,按期处置率达到99%。

如果说源头治理制度的完善和责任体系的建设,将过去的被动清欠转换为主动防欠,投诉举报通道的畅通则为劳动者维权创造了便捷途径。近年来,我市不断畅通投诉举报热线,开通劳动保障监察举报绿色通道,设立全市欠薪投诉举报联动中心,实现“一点投诉举报、全市联动处理”,打通农民工欠薪维权“最初一公里”。

每天上午,市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中心负责人到办公室的头一件事,就是打开投诉平台,查看有无举报信息。“一旦出现情况,中心就会马上通知对应属地执法队伍出动,依法快速处置。”市劳动监察局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4月底,一则湘潭县联海商贸城售楼部江西玖佰房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拖欠员工佣金的信息突然跃上投诉平台。“纠纷双方在佣金协议签订发放问题上有争议,涉及员工20人。”信息迅速移交至湘潭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后,当天大队就组织了当地司法所、派出所、纠纷双方代表召开协调会议,“最后通过劳动仲裁,顺利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处理及时,没有形成集体上访案件,劳动者还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

此外,市人社部门收到投诉举报信息后,还会联合法院、司法、公安等部门限时处理,加快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移送,落实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实现失信单位“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数据显示,近3年来,我市处理各类欠薪投诉案件和线索1470余件,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联合惩戒名单3个,办理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21起,刑拘17人,判刑3人,帮助1.8万多名农民工解决了欠薪问题,有力打击了恶意欠薪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