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济南市著名景观“齐烟九点”中最西边的一“点”,匡山,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资料图)
匡山位于槐荫区济齐路北,匡山村东侧,小清河南,海拔80余米,山体面积约为60000平米。据《山东通志》载:“山石方隅,皆如筐形,故名。”筐山因此得名,后改称匡山。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细细品读,仿佛已置身其中。唐朝诗人李贺的《梦天》为我们描绘出这样一幅美景: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汪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齐烟九点”正源于此。齐州即中州,古时指中国。因北魏和唐宋时济南称“齐州”,所以李贺诗句被后人借来形容遥望中的济南山景。
“九”这个数词,亦虚亦实,虽然在此处不能确定是否为实指数,但也有不少人认为,“齐烟九点”指的就是匡山、粟山、北马鞍山、药山、标山、凤凰山、鹊山、华山和卧牛山共九座山头。站在匡山之上,可近看药山与北马鞍山,远观鹊山与华山,眺望佛慧山与千佛山。
“匡山天际落,马首独离奇。怪石如人立,危峰似凤仪。丹青终不变,斧凿岂能施。闻说峄山派,神工谁得知。”清代诗人于绍舜的《行经匡山》一诗,描绘出了匡山怪古林立的山石形象。
匡山之石经过岁月的摩梭而越发有其独特的韵味,在风雨的雕刻下,匡山山顶巨石垒砌,矗然而起,而其周围怪石嶙峋、形如人立。承载着岁月沧桑的生命之石,刻下了时光流淌的痕迹,与匡山浑然天成,融为一体。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高不过百米的匡山在济南地方文化中占有不容小觑的地位,也成为了众多家乡人心灵的憩所。
自山南牌坊处步入匡山,山上曲径蜿蜒,松柏涛阵,蔚然深秀。西麓山腰有小亭,名太白亭。亭前有一块高约3米的巨石斜矗,上书“太白读书处”,为民国期间济南人朱庆澜将军所题。
匡山虽“小”,颇负盛名。正因杜甫赠李白诗中有“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的句子,便有了这石韵与李白的传说,至于诗仙是否真的曾隐此读书,都无碍乎这匡山的风雅,匡山也正因李白与朱庆澜的故事而倍增光彩。
自古以来,匡山都是文人墨客眼中极佳的咏赞题材。元代诗人元好问游遍了济南的名山秀水,就曾对匡山禅林的情况进行过描述。清代文人郝植恭在登临匡山后,曾专门撰写有《游匡山记》,亦流传很广。与匡山有关的诗作题咏接近20首之多,其中不乏诗人、书生、将军乃至今天的画家。
十年之前,站在匡山之上,一边高楼林立,一边田间村庄,一山之隔,一面现代,一面古朴;而今望去,匡山已成为高楼林立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这座城中之山仿佛是万家灯火中的一片心灵净地。一枝独秀、颇为独特的匡山,大都被家乡人视为上苍赐予的神山仙境,常怀敬畏之心去登高望远。
如今的匡山已建成生态游乐的风景区——匡山公园。阳光不燥,微风正好,与三五好友,提茶携果,至匡山阁下、太白亭前,聊古叙今,谈天论地,享受匡山之大美,好不惬意。(来源:济南宣传)